11月24日至28日,“第十四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暨首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召开。我院倪根金教授、赵艳萍副教授受邀参加了本次科技史盛会。
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始于1982年在比利时鲁汶大学举办的首届会议,随后这一盛会在著名大学轮流举办,是科学史学界重要的学术会议。本次会议共有来自海内外160多位学者参加,是为历届中国科学史会议规模最大的一次,包括国际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席艾夫斯莫斯•尼古拉迪斯(Efthymios Nikolaidis)教授、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赫尔曼(Konrad Herrmann)研究员、苏里南共和国驻华大使洛伊德·皮纳斯(Lloyd L.Pinas)博士等。会议提交的论文110余篇,议题涉及四大发明、交流史、传统工艺、气象史、天文史、技术史、学科史、计量史、综合史等多个领域,论述角度多样。
国际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席艾夫斯莫斯•尼古拉迪斯教授作大会报告
倪根金教授、赵艳萍副教授会场合影
在“中国古代科技与文明进程”专题中,与会学者展示和报告有关四大发明的最新成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李晓岑教授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发现在东汉蔡伦造纸之前就有了“浇纸法”,并首次完整揭示了西汉“浇纸法”造纸的工艺流程,将造纸术发端提前二百多年。容志毅教授的报告认为火药最晚应是在魏晋时期发明的,比传统认为火药为唐宋年间发明的认知提早了400年以上。EfthymiosNikolaidis教授的《Science and Religion in Southeastern Europe: the development of Narses Project》、关增建教授的《关于指南针研究的历史与研究现状》等都提出十分新颖的观点。我院倪根金教授在会上作了《岭南三华李栽培历史初探》的报告,对三华李的种植历史与品种演变进行了详细梳理,并对从种质资源保护的角度阐述了地方物种的保护与建议。倪教授作为理事在会议期间还参加了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会。
倪教授在会上作报告
会议开幕式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传统工艺研究所正式揭牌,成为目前我国第一所传统工艺研究所。在会场中,南信工科学技术史研究院特别展出了30种中国古代的天文气象仪器,如水运仪象台、擒纵器水钟、地平经纬仪、象限仪、星晷、南宋秦九韶圆罂测雨器等,并现场演示了地动仪的使用。会后,与会代表考察了中国近代气象发祥地北极阁,探访中国第一个气象专业性博物馆――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对我国从古代到近现代气象事业的发展、气象观测技术的进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地动仪现场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