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农史学者惠富平教授与我院师生分享论著写作心得

提交时间 2018-09-27

  11月28日上午九时在我校农史所会议室开办第二场农史学术沙龙,邀请到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惠富平教授与人文学院师生分享论著选题与写作方法心得。南京农业大学何红中副教授,我院农史所倪根金教授、王福昌教授、魏露苓教授和赵艳萍副教授、陈志国老师、杨柳老师,法学系李艳梅教授以及人文学院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沙龙。

  惠老师充满深情地谈起他与我校农史所的交往,向师生们展示了十余年前周肇基先生写给惠老师的信件,谈及周先生对他的鼓励,曾经的温情,又与他今日的分享会遥相呼应,南京农大和我校在农史学科的密切交往和代际传承,殷殷地延续着。



学术沙龙现场

  这场学术沙龙,惠老师主要从论著选题与写作的意义、选题的方法、题目和提纲的拟定、论著撰写方法及经验总结等五个方面展开讲述。谈及选题最好从自身出发,选择有矛盾意义、有研究价值且自己感兴趣、有能力胜任的问题,一个好的选题,在客观上符合论文的体量、质量和体例要求,同时又能调动研究者的知识储备、激发学者的创造欲望;题目的拟定则须经过反复推敲,使其文字上无可增减替代,意义上提领主题、有容量、有意境,形式上中规中矩、合乎体例及专业规范,感觉上赏心悦目;而拟定提纲,则应更多地调动学者的发散思维,这是在资料背景下以主题思想为引导作理想化的命题作文式思考的过程。他指出,论著选题与编写方法,属于研究的最后阶段,也是“吐丝结茧”的阶段,这既是知识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是研究工作实现学术价值最重要的途径。

  惠老师着重谈及论著的撰写,要以段落为单元,围绕段落标题写小文章,各个击破、一气呵成;初稿写作宜繁不宜简,尤其要注意引用资料和文献出处信息的完善记录;摘要写作应简洁、完整、准确、平实、求新;关键词写作忌空泛、忌狭隘等等,这些都来源于惠老师多年学术研究及写作的经验,可谓细而不冗、繁而有序。

  惠老师用“辞达而已”“文以载道”“气盛言宜”概括了论著写作笔法的三重境界,惠老师鼓励同学们勇于实践,以初学心态,做到不愧不悔,珍惜学术起点。惠老师笑谈,这是他第一次在南京农大之外演讲该题目,算是“掏出了独家秘笈”。同学们听得入神,老师们同样获益匪浅,大家普遍感到惠老师为自己的科研写作指了条明路,纷纷评价其“接地气”和“实用”。

  分享会结束之后,惠教授、何副教授在倪教授陪同下参观了农史所古籍特藏室及阅览室,为持续多日的广州之行划上圆满句号。


参观农史所资料室

  惠富平教授简介: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文化部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多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中国农书概说》《史记与中国农业》《中国传统农业生态文化》等专著6部。



作者
系统管理员
来源
澳门信誉最好的十大平台 文/林雅斯,图/赵艳萍
人气
207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