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下午,莞邑非遗文化探究队来到位于莞城的东正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队伍有幸采访到千角灯非遗传承人张树祺老人家,他给我们讲述了千角灯的制作工艺以及对千角灯这门手艺的感悟及看法等。
东莞千角灯属于花灯的一种,是广东省东莞市特有的特色传统手工艺品。是宋代八角宫灯的形式,有一千个角,缀有一千盏灯,灯身为多个不同的立体三角形组成,集书画、剪纸(刻纸)、刺绣等优秀民间手工艺于一体。千角灯的扎作无图纸,也无样本留传,只由师傅口传身授。因为它历史悠久,体积巨大,工艺精湛,而被称为千古一灯。2005年,千角灯首次赴沈阳展出,获得中国民间工艺“山花奖”金奖以及“中华第一灯”的光荣称号。2006年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莞千角灯寓意深长,千角灯即莞话“千个丁”,有百子千孙传宗接代的蕴意,灯身上有画,是对人们平安喜乐的祝福,而其更深层的精神内涵在于二十四条灯带上,灯带上是二十四孝图是教会我们最朴素的孝道。千角灯制作流程复杂,因此对制作者基本功有严格要求,不容有一丝马虎。据张树祺老人家所言,制作千角灯的关键在于灯的骨架,要做好一盏灯,除了要有足够的精神投入和技术经验,无论时代工艺水平如何变化,最根本的仍是扎实的基本功。
据悉,张树祺老人每周六下午都会定时来到社区服务中心授课,耐心地向弟子们传授花灯制作的技艺。课前,在与一位学员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花灯制作的大致流程,同时了解到张树祺老人是个很认真负责的老师,他言传身教,认真纠正学员制作上的不规范。
在与张树褀老人的访谈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作为千角灯传承人的责任和担当。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了骨子里的执着和不怕苦的精神,他告诉我们,做一盏千角灯耗时耗材巨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但是哪怕千角灯的制作曾一度衰落,他也没有放弃这门手艺,凭记忆将其继续传承下来。此外,张树褀老人还非常鼓励创新,认为新一代人有新一代的发展。在2017年,他的的一位学员大胆尝试,通过3D打印技术将一个高4.5米,直径3.5米左右的千角灯制作成模型。
千角千灯人丁兴旺,千花本同树,千角本同根,千角灯以这一社会价值观反映人们最朴素的愿望。但由于其经济与时间成本巨大,目前已少有重现于世的可能,加上技艺的传授方式全凭口传心授,更是加大了千角灯制作工艺的保护难度。因此,保护和传承东莞千角灯不仅是为了技艺的流传,还是响应十九大的号召,增强民众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加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推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